《水浒传》中卖梨小哥“郓哥”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的一个人物:郓哥。他是一个家庭特别贫困的人,从小的时候就与父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里十分的贫穷,迫于无奈,只能早早地去外面卖梨养家。他也是一个十分忠义的人,他与武大郎交好,在知道武大郎被戴了绿帽子之后,即使在权贵势力的威胁下,他也无所畏惧,尽全力帮助武大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其实是一个很圆滑的人。
西门庆虽然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恶棍,对小郓哥还是够意思的,西门老大时常给他些盘缠补贴家用,而小郓哥平时卖不出水果时,也经常是主动寻找西门老大,借着请西门庆吃水果的名义,问西门庆要点钱花。
他与武大郎也不是真正的交好。
郓哥在知道潘金莲的事情之后,找到了头顶绿帽的武大郎,对武大郎透露了一点风口,一点一点的吊武大郎的胃口,武大郎只能买了酒和肉,又拿出几个炊饼招待郓哥;郓哥却卖起了官子,等自己酒足饭饱后,才慢吞吞的把事情和大郎详细讲来。说完,又拿了几个大馒头和一些银两,才潇洒的回家了。由此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据预测他的结局应该很悲惨。
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赏析150
首先说宋江,《水浒传》原著重点突出宋江是个重义气、重交情的好汉气质.江湖中都称其为“及时雨”,四方豪杰虽未见其面,但多闻其名.其次,宋江是个忠孝之人,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忠则是为君,孝则是对父.为了不给家族抹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肯落草梁山,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投身梁山,落草为寇.在山上当山大王期间,一直以“替天行道,忠义双全”作为山寨准则,一心想让朝廷招安,好让自己和众弟兄在史册之中留下忠臣之名而非草寇之辈.所以按照中国传统思想,宋江是个忠良之辈,本人揣测这也是施耐庵的本意.但说到底他只顾尽忠行孝,却害得梁山众头领在对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的征战之中伤亡惨重,使得轰轰烈烈的梁山泊起义悲惨收场.
再说武松,确实是个行侠仗义的好汉,路见不平能拔刀相助.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都是这样的写照.但其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这点在《水浒传》中武松刚出场的时候就交代了,当时他与宋江斗气是就叫嚷当初来到时也是贵客,书中交代是武松凭着一身本事对柴进的庄客呼来喝去,稍不顺心就一顿拳脚,庄客没有一个人说他好话的,时间长了,柴进对他也有所怠慢.还有后来要去喝酒(此时已经扮作行者),不管人家孔亮是提前定下了酒店,非要让人家走人,还出手教训孔亮一顿,要不是遇到宋江,估计性命就丢了.
林冲则是个文武全才,符合中国人对的审美观,对人和气,身为武将也文质彬彬,有才能但处事低调.对妻子体贴,对岳父孝敬.凡事能忍则忍,能当小事处理就不想扩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但林冲只是看到了忍字诀的前面,却一直没看到“忍无可忍,毋需再忍”,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知道最后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灰头土脸的奔梁山而去.
水浒传 求人物性格
1、《水浒传》的人物性格: 《水浒》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总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点。如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在塑造人物时,作者既植根于现实,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夸张的描写,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水浒》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如“智取生辰纲” 、“三打祝家庄”等。而每一组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发展史,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使人不期然想起武松。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何九叔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处处预留退步,表现其世故机变而怯懦的性格;郓哥则好管闲事,反映其年轻好胜、幼稚天真而又抱打不平的态度。《水浒》的语言,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故其语言特色,明快、洗练。如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既通俗,又生动。《水浒》的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写鲁智深打店小二时,“鲁达大怒,扎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表现鲁达之愤怒,而用了一个“开”字,表现出其神韵。《水浒》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好汉,形成了豪爽、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著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危险,他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此外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分、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在人物塑造上,《水浒》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夥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激活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劫法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住卢俊义便走。在他被捕后大骂梁中书时,道出了梁山大军即将临城的形势,这才使梁中书不敢杀害他们。透过石秀果断的行动,机智的语言,又看到了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精彩的描写是很多的,像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水浒》的版本可以分为繁本、简本两大系统:繁本描写比较细腻,在大聚义以后为征辽、平方腊等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文字比较粗略,却比繁本多出平田虎、平王庆两大情节。简本曾在明清时的中下层读者中流行,但进入20世纪后迅速没落,并成为版本演变史的研究材料;繁本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容与堂百回本和袁无涯120回本;简本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评林本(水浒志传评林)和刘兴我本。以上几种版本皆出版于明代后期。此外又有明末清初人金圣叹据繁本(一般认为是根据120回本)删节、润色而成的70回,他将原一百回的第一回作为楔子,正文70回,所以这个70回的本也可以称为71回本。这个本子只到大聚义为止,然后让卢俊义做了一个108将全部被俘的噩梦。金圣叹本在客观上保留了《水浒》的精华部分,经他修改、润饰过的文字水平更高,得到了文人阶层的很大推崇,流传很广。 2、拓展: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郓哥为什么不值得结交
郓哥唯利是图。
《水浒传》里卖梨子的郓哥,小小年纪,就做事老道,唯利是图,形成了极不单纯的性格,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催。
据《水浒传》交代,郓哥年方十五六岁,本姓乔,其父因为是军人身份,在郓州驻军娶妻生的,妻子早逝,其父年愈六旬,有病在家,小小年纪的郓哥,就负起了养家的重担。
郓哥生得乖巧,都是靠给县前许多酒店卖些新鲜水果过活,还时常得到大户西门庆的接济。西门庆通过茶房王婆的一力撺掇,与潘金莲勾搭成奸,遂整日在茶房与潘金莲厮混。
水浒中郓哥是什么样的?他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郓哥是一个唯利是图小人,没有他的挑唆,武大郎也不会硬钢西门庆,更不会被潘金莲毒杀。对于这样一个小人,在祸祸武大郎同时,也注定了自身不会有好的结局。因为他的关系,使得西门庆暴露,这样一来也就等同于得罪了武松,西门庆会将怨气,发泄到郓哥身上。
潘金莲和西门庆是《水浒传》中的名人,两人不仅勾搭成奸,还合谋害死了武大郎。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武松杀掉潘金莲和西门庆事情发生。两人偷情固然不对,可郓哥如果不挑事端看热闹,或许事情会有更好解决方法。
郓哥是彻头彻尾小人
整个剧情中,郓哥看似好心帮助武大郎,实际上是一个利欲熏心,又度量狭窄的小人。郓哥贩卖水果,西门庆是其老主顾,还时常给郓哥赏钱。面对自己恩人,郓哥应该感恩戴德,帮助西门庆,隐瞒他和潘金莲的奸情。
然而郓哥却因为,王婆坏了他的生意,开始记恨西门庆和王婆。并将此事告诉了武大郎,当然了武大郎得到这个消息,也付出了很多金钱,从这里可以看出,郓哥就是一个小人,他唯利是图,并不是真心想要帮助武大郎。
郓哥这类人物,在封建时代下场会很惨
郓哥贪财、肚量小这一点,就会让他得罪很多人,西门庆作为当地有权有势人群,他都敢直接得罪。当西门庆得知消息泄露源头是郓哥后,他的结局自然不会好。
在我个人看来,郓哥结局会很惨。得罪了西门庆,轻则一顿毒打泄愤,重则还会躲避西门庆报复,举家搬迁逃离阳谷县。如果郓哥不汲取教训,今后还可能因为自己这一性格,丢掉了小命。
如果郓哥没有多事,等到武松回来,只要武大郎不死,我想事情还有回转余地。西门庆和潘金莲,到了那时候,也能够做一对逍遥自在野鸳鸯。
好了,郓哥的性格特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郓哥人物特点、郓哥的性格特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