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性格2022-11-1541

海底两万里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备注:小说中的长度单位“里”是法国历史上的古里,长度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有古驿里、古陆里和古海里之分。阿罗纳克斯教授在书中用的是古陆里,一古陆里大约等于四公里,因此,海底两万里就是能够绕地球两圈的八万公里。

有没有好的观后感

在我看来,宫崎骏的作品中,《红猪》是仅次于《天空之城》排在第二的作品。如果说《天空之城》是一部一辈子都不该忘记的电影,那么《红猪》就是一部必须珍藏起来,等到老了之后还要继续看的一部电影。一辈子都不忘记《天空之城》,是为了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不能忘记心中的信仰,珍藏《红猪》,是我给未来的自己的一个约定,这样才能让自己到那时候还能记得,人生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宫崎骏的作品看得不少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用一颗平静的心态去看,否则就会漏掉很多不易察觉的细节,而其中《红猪》是最需要这样的。

主题歌的名字叫《波哥与吉娜》,波哥与吉娜是《红猪》两位主角的名字,曲子透着的淡淡的伤感,但更多的是难以言表的平静,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所在。

如果你百度一下就会知道,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看作是宫崎骏的自传:主角波哥年过四十(和当时的宫崎骏年龄相仿),生活在意大利(宫崎骏最向往的地方),是一头猪(宫崎骏曾经说过:人到了中年,会变成一头猪)。《红猪》无疑是宫崎骏作品中最特别的一部……

红猪侠波哥驾驶着他那架红色的飞机,在一座小岛上空盘旋了几圈后,又接着飞走了,他这是在向他的老朋友打招呼,他的老朋友就住在这座小岛上,名字叫吉娜:地中海最美的女人。他们俩认识已经很久了,那还是在少年时,那时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而现在吉娜是唯一的一个了,只有她知道波哥过去的故事,那时他还不是一头猪

如果你不能用一个平静的心去看,你只会感到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电影:

1:两位主角年过四十(吉娜已经结过三次婚),这和宫崎骏作品以少年为主角的传统有所不同,作为占动画片观众大部分的青少年,显然更偏爱龙猫或者天空之城这种类型的动画。

2;主角波哥长相丑陋,很难讨好观众。

3:波哥虽然是一位打击空贼的英雄,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出于除暴安良的目的,打击空贼只是他的谋生手段,如果手头宽裕,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家里听音乐睡大觉,如果碰到水平太低的空贼(这样的话政府的赏金会很少),他也不会去——他是一头十足的猪,对人类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

4:红猪的飞机看起来很漂亮,其实有很多的故障,波哥的最大对手不是空贼,也不是那个马面人,而是他自己的飞机。他一直在跟他自己的飞机较着劲,它实际上是一个潦倒的平凡的人(猪),这部电影描写的也只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平凡生活。

看这部电影时我一直在想,当我也年过四十的时候,是否也会像波哥一样——变成一头猪?

一:内心的困倦

在其他宫崎骏的作品里,飞翔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每当剧中的人物在飞翔时,总会辅以欢快的音乐。

《红猪》则是一个例外,整部片子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天空中,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波哥内心的疲倦。眼前的云彩飞过,波哥却面无表情,脸上没有丝毫的兴奋。他依然作着赏金猎人的行当,依然在亚德里亚海上空飞行,但这只是他逃避现实的手段,往日的热情早已消耗殆尽了。波哥飞行的太久了,他对天空甚至产生了一丝憎恨。岁月的摧残,让波哥精疲力竭,这也许是人到中年最真切的感受。

二:回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而对于已到中年的波哥和吉娜来说,回忆已经不计其数。

回忆有美好的也有悲伤的。吉娜最深刻的回忆一定坐在波哥的飞机上第一次飞行的经历,这段往事太美好了,以至于吉娜接了三次婚都是嫁给了飞行员。这也是吉娜打赌的原因:“如果那家伙来这里,我便爱他。”

但是波哥心中最刻的回忆却是无比悲伤的,他看到了死亡隧道,眼睁睁着看朋友死去而无能为力。朋友的离开还有世界上无休止的战争让波哥绝望,他宁愿变成一头猪也不愿意与世间有任何瓜葛~~~~

其实吉娜也有悲伤的回忆,他已经失去了三位丈夫,最后了连眼泪也哭干了,但和波哥不同的是,她依然去酒店里工作,那里的客人络绎不绝。她理解波哥的选择,对于波哥迟迟不来没有任何怨言,她只是在那里默默的等待。

一句“傻瓜”包含了太多的含义,这应该是这部电影里最值得回味的一句台词。

三:诅咒

昨天看了《幽灵公主》,里面有一个和这部电影一样的地方——诅咒。所不同的是,波哥的诅咒是自己诅咒自己,《幽灵公主》是因为仇恨,自己控制不住被动的被诅咒。虽然《幽灵》里的诅咒在感官上更有冲击力,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波哥的诅咒,因为波哥是主动的诅咒自己。他为什么诅咒自己呢?是因为他对人世间绝望了吗?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就是波哥自身性格所致。波哥是一个内向的人,虽然在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放肆得大笑,在空战中蔑视对手,但他事实上是一个羞涩的人,少年对飞行的渴望让他勇敢,几十年的飞行经历让他自信,但却不能改变他的本性。“你总是让女人伤心”,“傻瓜”……这是吉娜对他的评价,而吉娜是唯一了解他的人。他独来独往的性格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波哥并不善言谈。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与外界交流很困难,他们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人还是不要走的太近,这样只会徒增不必要的烦恼……这和自己把自己诅咒了一样,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不伤害到别人,让自己变成一个可耻的人

影片的最后,波哥变回了人类,因为菲奥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吉娜的打赌也赢了,虽然这些电影里并没有明说,但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至少我希望结局是这样。

影片有一个争议,就是对法西斯的批判,有人认为电影里说的太浅,甚至有人拿日本也是法西斯来攻击这部电影,对于这些小粪粪式的质疑,我懒得回答,法西斯的确要批判,但这部电影本身就不是批判法西斯的,它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背景。记得有一首歌叫《天亮了》,你怎么不说他为什么不批判那些黑心的厂商呢?

说的有点远了,再回到这部影片上来,有人说出了另外一个结果:波哥变回了人,但没过多久又变成了猪。

这也很有可能,毕竟人一到四十岁,随时都有变成猪的危险……

如果你不愿意这样的结局,我再给你说件事吧:波哥事实上是一位意大利动画制作人的名字,他是宫崎骏的好朋友,他的妻子名字叫吉娜……

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6篇

如王小波所言,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年轻人不会理解这一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黄金时代》 读后感 6篇,欢迎借鉴参考。

《黄金时代》读后感一

波哥的小说《黄金时代》最后两段是这么写的:

ldquo;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撩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全部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rdquo;

长久以来,喜欢波哥作品的人对这两段都不能忘怀,觉得它写得极美,极深沉动人。同时,也有很多人,尤其是小女生会觉得《黄金时代》是本黄色小说,看了这一段觉得不明所以,为什么打了屁股以后陈清扬就会爱上王二?甚至还有人会去想,是不是王二背人的时候有什么ldquo;特别rdquo;的手法,所以陈清扬当时HIGH了。

虽然说作者完成作品以后,如何解读那都是读者的事,因此怎么读都成立,怎么读也都不成立。但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波哥,纯私人的喜欢,所以看到那些说法的时候觉得憋闷得很,有些话想要讲,讲出来以后才能睡的着。

要讨论这一巴掌,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在《黄金时代》的 故事 背景里,王二是一位北京来的知青,来到了极为荒僻的云南南部农村。这里只有甘蔗、橡胶和水稻,以及旱季里永不停歇的热风。在这种环境下,他觉得非常苦闷。同时他又是个21岁年青的男子,对于未来有梦想,对现实有性饥渴。而陈清扬是ldquo;山上十五队rdquo;的队医,而且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她人很漂亮,26岁的少妇,又是北医大 毕业 的。但是,除此而外小说里没有交代任何关于陈清扬的背景。

《黄金时代》读后感二

这几年我形成一个习惯,每晚必看经典,夜不上网。天天看,读一本买一本。东阿的大喜润超市有专营图书的专区,买书可打八折,感觉很便宜。一次就看到了王小波的一套专集,有四本书组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我过去没看过王小波的作品,但听说过他的大名,尤其前些年在报上看到他死在电脑前的报道,又知道他原是一位大学教师,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就对他充满了尊敬之情。我还在一篇小小说《离婚》里提到他的死因。看到他的书,不买是不合我的行事风格的。但不知内容如何,就先买下《黄金时代》来看看,好就再买另外几本。

现在把书读完了,有所感,记之。

总的感觉王小波算不上经典作家,其实当代的中国还找不出几上称得上经典的作家,我们也不该对他刻求。原以为这是部长篇,买回来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订。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ldquo;王二rdquo;,而且每篇里的事件也多有相关联的地方。这就给人一种似是长篇的错觉。

如果从肯定的角度出发,可以 总结 出以下几点:正如王小波在书的ldquo;记后rdquo;中所说,他是写出那个时代的生活。不过在他的笔下,那个所谓的时代生活,已是变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觉和印象,是漫画化了的生活。书中的人物,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中,穷到了只剩下ldquo;性rdquo;这个东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赏的ldquo;性rdquo;。另外一点就是他在叙事中,是以最粗俗、最赤裸、最不雅的语词来讲述。以上两点,在他执笔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确属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我想这是受到一些文学评论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国出版,而只等到他于一九九七年死后才得以陆续面世。

中国写性生活的较多的《金瓶梅》和后来的《废都》,读后还多少给读者留下点性ldquo;趣rdquo;,而王小波写出的ldquo;性rdquo;,无趣可言,只叫人感到ldquo;厌rdquo;。也读过不少外国的经典,写性爱最多的劳伦斯,也从不直写两个男女的性交,而只把关注点放在两情相悦上,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性爱之美,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快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我觉得堪称写男女性爱的经典。ldquo;审丑rdquo;的过程也是阅读的享受,可是王小波的笔下的性描写,也不能给人以这种感受。他大概是把这种叙事当成人性的主题来发挥吧?

从王小波的性叙事,这让我联想到他夫人李银河女士。李银河是中国社会学家,关于男女的性问题,常见她的高论。我想这两位夫妻,真是有共同的语言哩!她在给王小波的专集所写的《写在前面》中说,ldquo;从内心深处,我稳秘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rdquo;看来这怕是一厢情愿的事吧?

如果要再买来他的别部书看,我想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作家,而且看的过程叫人生厌,容易产生疲劳感,正好在十一点入睡,成安眠之剂。买不买,再定。

《黄金时代》读后感三

读王小波的书,真的像评价的那样,读过之后给人以强烈的快感。

这本书里包含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面,主人翁的名字都叫王二,大多是后期为背景的事。

黄金时代里王二是个一米九几的大高个,面目不说是狰狞但也不怎么好看。似乎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大多也是面目凶恶,阴 茎如驴的。我不知道这是否与他本人有关,亦或是其他的一些事物的投影。书中屡次提到弗洛伊德,很多影响也与这位心理医生有关性的心理学说有关联。人的一切冲动都来源于原始的性压抑。这是我在读弗洛伊德心理学里读到的,而王小波的作品里,隐隐约约带有着这些意味。

王二与陈清扬在云南插队,在那里相爱,然后时间在而今与过去之间穿插,一会回到云南的草屋或者大队,一会回到现在与二妞的矛盾与小转铃的纠结,然后又回到线条。时光在六几年与七几年之间往返变换,贺先生跳楼,刘先生死去,李先生的龟头血肿后来同线条结婚。后来王二当上了一名大学讲师,这与他之前的种.种行径极为不符,但是生活确实是这样,它不会按照既定的路线一尘不变。

这本书从来不按时间顺序来规规矩矩的描述事物的发展,而是逻辑,从一样事物的逻辑牵扯上另一样事物的逻辑。就好像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的王二,一直试图去翻越那个炉筒,他相信里面一定有着异样的景观。而这种逻辑被他用在今后的很多思想中。

颜姓大学生,times;海鹰,总问ldquo;吃糖不吃rdquo;学PE的老婆,投石机,ldquo;拿起笔做刀枪rdquo;的红卫兵,还有会飞的鸡,臃肿的老鲁,很多人物的描写,都会时不时用重复印证的手法来突显他们的特质。

其中times;海鹰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这从王二内心的排序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帮教对象,一个是被帮教对象,却在帮教的过程中躺上了同一张床,帮教的起因毡巴,最后却成为了times;海鹰的丈夫。革命时期的爱情这几个字,不知道是带有讽刺意味多,还是浪漫主义多。

我最钟爱的,是我的阴阳两界,喜欢这样带有喜剧特色的结局。虽然从一开始我就猜想到这样的结尾,但我仍是期盼,盼着小孙将王二从软的世界带进硬的世界,从阴的世界带到阳的世界。这两种世界很多人都有,只是有心理和生理的区别。就好比李先生和他的西夏文,一个是自己钟爱的翻译但是无人问津,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另一个是截然相反的生活,最终他走了进去,烧掉了所有的翻译,转而成为一个普通的老师。

王二说孤独有孤独的好处,走进了寂寞,你就变成了黑夜里的巨灵神。所有他可以专心地翻译他的Story of O,不为稿费,不为发表,心无旁骛。

我想自己可能并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但是我又不愿意再翻看第二遍,我喜欢回味那种一遍过后给人强烈快感的文字带来的冲击。

有时候,生活就是零乱而复杂的,没有既定的规则,如果说一定要去思考一条总规则的话,这种相关的想法就叫哲学。

《黄金时代》读后感四

刚刚开始被怪诞有趣的逻辑论证和幽默的文风吸引。单纯地讲,文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时代也刻画得非常深刻。然后,我总想琢磨些时刻的主旨出来,应该是扭曲的人性和时代?抑或是追忆逝水年华之类的。后来慢慢觉得,文以载道也并非写作之无上法则。

或许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ldquo;我以为自己的本分就是把小说写得尽量好看,而不应在作品里夹杂某些刻意说教。我的写作态度是写一些作品给读小说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诲不良的青年。rdquo;

每个人读出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那就已经足够。而我已经被王二的叛逆所感动,新中国初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非黄金时代,可恰好对于反叛者王二来说,是个冲破时代枷锁的绝佳时机,也正因为如此,其形象才如此鲜明。

《黄金时代》读后感五

前几个月,如何拥有有趣的灵魂,好像成为了一个 热点 话题。马斯洛曾经在其需求层次理论里论证过:人们解决了有房住、穿得暖、吃得饱这些生存问题以后,就要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东西了。

王小波先生自称是活得有趣的人,所以最近看了他的《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黄金时代》、《红拂夜奔》和几部小说,不得不佩服,王先生确实是让人开心的一把好手。天马行空的文字,荒诞不经的情节,敢说他人不敢说的作风,以尊严至上的价值观,时刻吸引着涉世未深的一颗颗人心。

装傻,是一门无比高深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为。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意识。我们内心高兴,脸上就会出现灿烂的笑容;反过来,我们脸上挂着微笑的时候,意识也会让我们觉得内心是灿烂的。假装高兴,会变成真高兴,所以装傻装多了,也有着变成真傻的高危风险。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难得糊涂,没有一颗金刚钻一样坚硬无比的心,就别轻易走上装傻这条道,因为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自己原本最瞧不起的那种人。

所以,傻不傻,有不有趣,都只是自己的事情,各人有各的有趣的标准,有些人觉得憨人有憨福,于是或真傻,或装傻,乐在其中。待城头变幻大王旗,真傻的人,总活在旧时代里,不可自拔。装傻的人,摇身一变,撕下伪装的面孔,继续尝着新时代的甜头。待我有了一颗金刚心,我也宁愿装装傻,但我很怕变成真傻。

有趣的另一含义是,不能把自己的有趣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这关乎每个人的尊严,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不所以为兽的标准。如果用别人的牺牲获取自己的有趣,甚至弱肉强食,那这种生活不可称之为有趣,应称之为残忍。

《黄金时代》读后感六

王小波真的是大师,《黄金时代》写得真牛!

那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不辨的时期,正常的人性只能不断畸变。

故事很黄,但是揭开表象,你会发现残忍、荒诞的现实。

1.真与假

本来并非ldquo;破鞋rdquo;的陈清扬被大家称为ldquo;破鞋rdquo;,百口莫辩。

ldquo;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有什么道理可讲rdquo;。因为我去找陈清扬看病,陈清扬找我证明她不是ldquo;破鞋rdquo;,一来二去,ldquo;我rdquo;和陈清扬就被大家说成ldquo;搞破鞋rdquo;。要证明只有两点:1.陈清扬是处女;2.我是天阉之人,没有行脚能力。两点都不可能实现,那么大家的ldquo;臆测rdquo;和ldquo;想象rdquo;,无中生有的说法就不可否认了。不承认自己是ldquo;破鞋rdquo;大家不会放过的。

荒.唐的是,最后ldquo;我rdquo;与陈清扬在大家的逼迫之下,真的搞ldquo;破鞋rdquo;了,承认了ldquo;搞破鞋rdquo;还是不被放过,经常写交代材料,出斗争差。最后,两人不仅搞破鞋,还相爱了,这么一来,居然被被放过。更加狗血的是,20年后,ldquo;破鞋rdquo;陈清扬的档案里面,关于ldquo;破鞋rdquo;的资料,大家不相信了,被硬生生地拿出来了。

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假,大家从来也不相信什么真假,更不愿意相信和追究所谓的真假。正所谓ldquo;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dquo;。

2. 名与实

陈清扬最初对无中生有的ldquo;破鞋rdquo;称谓,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既然不能证明一个已婚(丈夫正在蹲监狱)脸不黑、乳房不下垂的美丽女人不是ldquo;破鞋rdquo;,ldquo;我rdquo;建议她直接进行一次性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当ldquo;破鞋rdquo;好了。背着ldquo;破鞋rdquo;虚名的陈清扬开始没有无动于衷,也许是真的不想做真ldquo;破鞋rdquo;。但是,没有一个人承认她不是ldquo;破鞋rdquo;,在这样的绝望里,名不副实,内心是极度委屈的。

在ldquo;我rdquo;连哄带骗的ldquo;伟大友谊rdquo;下,陈清扬终于想明白了,反正你承不承认自己是ldquo;破鞋rdquo;,所有人都已经认定你是ldquo;破鞋rdquo;,不是不行。mdash;mdash;与其受名不副实ldquo;破鞋rdquo;的委屈,还不如得到名副其实的ldquo;破鞋rdquo;的ldquo;伟大友谊rdquo;。于是,陈清扬不仅主动做了ldquo;破鞋rdquo;,而且还做得不亦乐乎,他们性交,疯狂地性交。也许,于身于心都好受一些,至少有本能的快感,还能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中,相互拥抱取暖。

陈清扬最让人佩服的是,不仅享受起ldquo;破鞋rdquo;的肉体快感,还当众自曝ldquo;破鞋rdquo;行径,王二被打,不知是否打断腰时,陈清扬披头散发眼皮红肿地跑了来,当众说:你别怕,你要是瘫了,我照顾你一辈子。这就是公然宣扬自己是ldquo;破鞋rdquo;,做得相当潇洒。

后来,批斗ldquo;破鞋rdquo;时,台上的陈清扬还无比坦荡,无比敬业,甚至到了ldquo;我破鞋,我骄傲rdquo;的地步。

ldquo;名rdquo;与ldquo;实rdquo;真的有那么重要?

3. 善与恶

黄金时代里面,有彻底的善吗?有彻底的恶吗?

王二和陈清扬的抗争是善于恶之间的斗争吗?

算。ldquo;破鞋rdquo;的虚名起源于陈清扬的美貌,白、乳房不下垂,腰肢细,还很漂亮。所以,得不到的军代表,由是生恨。往陈清扬诊所里跑的汉子,因陈清扬不搞破鞋,由是无中生有。那些婆子们,见到既不黑,又不垂,天天有这么多男的有事没事往她那跑的女人,心生嫉妒,也就觉得这人是ldquo;破鞋rdquo;。后来的前列腺团长,既承认大家口中说的破鞋,要批斗;也承认自己也搞过破鞋,面对唯一懂得前列腺炎的陈医生,也没觉得ldquo;破鞋rdquo;可耻。而很正的ldquo;政委rdquo;则为了彰显ldquo;正rdquo;,也许更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和丰功伟绩,而鄙视批斗ldquo;破鞋rdquo;。

众人对ldquo;破鞋rdquo;的看法里,就折射出世间的善恶,都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只有把ldquo;破鞋rdquo;的脏水倒到别人的身上,有些人才得以泄愤,有些人才能获得既得利益,有些人能吃瓜看戏。人性的本来面目竟然就是这般趋利避害。

王二与陈清扬的抗争,的确一次次揭露了ldquo;大家rdquo;的真实面目,村长、军代表、团长、人保组、台下裤裆凸起的群众,哪一个没有原形毕露?哪一个没有受到无尽的嘲讽!

但是,这些人哪一个又是彻头彻尾的坏蛋和恶魔?似乎都没有,似乎最终都还留意一丝底线。面对王二的无赖,所有领导都毫无办法,不至于一棍子打死。写材料、出斗争差有招待所住,人保组和批斗台上捆人不勒死hellip;hellip;

这也许就是ldquo;善rdquo;,有了这一丝善,生命才不至于毁灭。

同时,陈清扬、王二的防抗难道没有恶?王二的猎枪,陈清扬的刀绝非善类。只有抓起这一点ldquo;恶rdquo;,才能保全自我,才能赢得一线生机。陈清扬和王二幕天席地肆无忌惮的疯狂性交,就是对这个虚伪的世道最恶毒的报复,甚至靠着这些恶,才能逍遥快活。

4. 性和爱

全篇都充满了荷尔蒙的味道,铺天盖地的细节描写,让人怀疑这本是一本色 情书 ,可能很多读者都把他当做色情书来读吧,这样也无可厚非。毕竟王小波的性描写实在太美了。

这里的性有生理的,本能的,如王二放牛时,那家伙突然挺拔,捉鱼时突然直愣愣,经常毫无理由直挺挺,这都是出自本能的生理反应。于陈清扬之间的性爱,开始也只是单纯的性。还有陈清扬与原来的丈夫之间每天发生的性关系,这些就是本能的一种纯动物性的性欲发泄。

但是王二和陈清扬之间已经脱离了这一层。最初是源于ldquo;伟大的友谊,rdquo;这源于生活的单调,源于生活的压抑和苦闷,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因而是一种纯粹的性,也算是男女之间派遣孤寂,释放压抑,相互取暖的一种释放。

随着ldquo;破鞋rdquo;关系的不断深入,陈清扬与王二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突破。抱团取暖的两个人逐渐发现彼此的美,在生活中相互依存,在精神世界上甚至相互依赖,惺惺相惜,坠入爱河。那是王二扛着陈清扬走一段湿滑的坡路,陈清扬的不消停差点让两人丧命,王二在陈清扬屁股上的两巴掌,让女主人公彻底地爱上了他。肩上的除了女人,还有责任,更有亲昵和爱。

陈清扬的交代材料,最终承认了这一点,人保组最终也就放了这对ldquo;破鞋rdquo;。无论如何黑暗,爱不可磨灭,这也是爱的胜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