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楷书风水轮流转怎么写(流正楷字怎么写)

风水2022-11-1637

描写“硬笔书法”的好词佳句有哪些?

1、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2、笔走龙蛇,铁划银钩。

3、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4、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5、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6、 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7、 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8、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硬笔书法脱胎于传统书法艺术,笔头质地尖硬有别于毛笔软质笔头,主要以钢笔为书写工具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人的信心源自哪里?

中国人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

中国的唐装——不是关键,强盛的唐朝才是关键......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节选自百度百科,唐朝

汉字——和唐装相比,就汉字本身更能令中国人自豪;汉字就美学、文化等方面,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汉语也是世上最动听、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而且,汉朝也是中国伟大的历史——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文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

——节选自百度百科,汉朝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不过,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所以——吃老本的中国人只有面子上的自信,而且是只有阿Q式的“自我感觉过分良好”;里子上的自信,以及外国人给我们的自信,只有我们中国人靠现在的科技发明来争取。

中华文化——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公认......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传统文化包括——

“农历 - 武术 - 二十八宿 - 对联 - 龙 - 五行学说 - 八卦 - 中国传统节日 - 中国古代哲学 - 儒家 - 气- 道 - 茶艺”

传统学科有——

“数学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 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 :中医,藏医,蒙药 。

农学 :《齐民要术》,贾思勰著 《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 ,园林 ,庙宇 ,宫殿 ,故宫 ,阿房宫 ,塔 ,万里长城 ,墓葬建筑 。

绘画:中国画 ,清明上河图 。

书法 :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戏曲 ,传统民歌 。

手工艺:剪纸,中国刺绣.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 ,大舞 ,小舞 ,汉朝乐府 ,唐朝乐舞 ,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 ,扇子舞 。

戏曲:京剧 ,评剧 ,越剧 ,粤剧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

曲艺 :相声 ,歌仔戏 ,皮影戏 ,布袋戏 ,南曲 ,高甲戏 。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史 。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粤菜 (广东菜)

苏菜 (江苏菜)

鲁菜 (山东菜)

浙菜 (浙江菜)

闽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筷子

教育:国子监 ,太学 ,科举制 ,私塾 ,书院 ,翰林院 。

文学:参见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神话 。

中国寓言 。

中国典故 。

中国小说 。

中国诗词 。

体育:象棋 -- 围棋 -- 武术(功夫) -- 气功-- 蹴鞠--麻将。”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不仅要扩大范围,更要通过继承发扬和创新提高其吸引力。 ”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华文化

幅员辽阔——不是关键,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拥有着丰富的资源才是关键......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人口世界第一——不是关键,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才是关键......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能源节约效果显著。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消费结构有所优化。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在电力工业方面,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4亿千瓦,超过前10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不是关键,拥有世界排名第3、第4的GDP才是关键......

GDP增长率世界……——是关键之一,不过要更重要的是包括GDP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1936年中国GDP世界第二,民国24年(1936,世界二战之前)的经济确实还不弱。可以肯定地是,在那时,全中国GDP总量排世界第二,只比美国低,是日本的两倍。由于人口多,人均GDP大约是美国1/9之一左右,是日本1/4。”

——节选自1936年中国GDP世界第二

“在31年至37年之间.....

首先1928年日本工业产值才超过了农业,这个信息可以真实反映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综合国力的一面.信息来自东亚经济发展史;

第二自经济大萧条爆发蔓延全球,日本1929-1931期间出口下降了76.5%,进口下降了71.7%,主要工业开工率只有50%,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2.9%,煤炭下降了36.7%,生铁下降了30.5%,钢下降了47.2%,船舶下降了88.2%.到1931年,日本失业与半失业工人达到了400万,而1931年日本罢工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2415次.同样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0%,虽然1930年日本粮食大丰收但是米价却下降了一半.到1931年底,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出于对日本金融危机的考虑大量抛售日圆,导致日本国家黄金储备只剩下4.7亿美圆,日本被迫脱离金本位.(以上资料来自;世界危机400年;)

第三日本的危机对策从1931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了以;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强行在各个部门中组织托拉斯和卡特尔,并有日本政府向财阀企业发出巨额定单,并对接受定单的企业提供巨额补助补贴与优惠价格,同时政府还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日产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样,到1937年日本重工产业上才升到了工业产值的57.8%,而同期日本纤维工业只增长了25%,食品工业只增长了4%.

第四日本1937年前军需膨胀政策

通过;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与各种经济措施的整合,到1937年日本八大财阀与5个新财阀控制了日本公司总资本的27.2%,并且完全控制了各个经济部门.在1931-1937年之间的六年里,日本主要以刺激军工生产为主的财政扩张政策使6年中日本政府总财政指出增加了50%,从1931年的14.76亿日圆增加到了1936年的22.82亿元.而同期日本军费从1931年的4.54亿美圆到1936年已经膨胀为10.78亿.到1936年,日本GDP为146亿日圆,日本为应付战争需求的国债已经超过了100亿日圆.而6年中日本向日本军事经济投入达到70亿之巨,其中25%用于开建造国营军事工业工厂,75%用于向私人资本进行军事投资.同时1936年军费开支已经直接占日本政府开支的近50%,日本经济至此彻底走向了战争化.

日本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时间是在1932年到1933年之间.当时日本主动贬值货币35%,严重冲击了当时已经陷入危机的世界市场,在当时日本的出口被一时称为"黄祸"出口.而1931-1937同时期,日本在当时东北占领区,掠夺性的经济政策与倾销政策,不仅仅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与必要的物质保证与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军事冒险中看见了机遇.

也许有人从工业化的程度来判断中国和日本在当时不在一个层面上来看问题,但是无论持什么观点,都应该承认以日本在1931年的经济实力国际支付能力不要说支持一次全面战争的消耗,连支持一次局部战争的消耗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个已经可以从1.28凇沪抗战来证明.还有人说,为了抵抗日本,国民政府要做长足的准备才可以.很遗憾的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日本的战争准备工作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国民政府的战争准备.简单的说,从1931到1937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这期间其中东北为日本实力的成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日本人习惯说: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 ”

——节选自

北京奥运——这个问题,用事实来说话

截止到2008年8月14日23:59为止,北京奥运金牌榜前五名如下:

名次 国家及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1 中国 22 8 5 35

2 美国 10 9 15 34

3 韩国 6 7 3 16

4 意大利 6 4 3 13

5 德国 6 2 3 11

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前五名如下:

1 美国 35 39 29

2 中国 32 17 14

3 俄罗斯 27 27 38

4 澳大利亚 17 16 16

5 日本 16 9 12

——2008年8月15日00:35修改,ZeroHero

草书的风字怎么写

“风”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风   fēng   fěng

基本字义:

1、因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现象。

2、景象。

3、习气、习俗。

4、消息。

5、传闻的。

6、气韵、仪态。

7、中医上称某些病症为「风」。

8、名誉。

9、借风力的吹拂使东西乾燥或洁净。

10、诗经体裁之一。指诗经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组词:

风力、大风、风习、风沙、风云、风车、东风、风声、风水、暖风、风干、吹风、风景、冷风、风餐露宿、风尘碌碌、风尘外物、风驰电掣、风吹雨打、风度翩翩、风光旖旎、风马不接、风平浪静、风日晴和、风声鹤唳、风土人情、风行一时、风雨飘摇、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栉雨沐、风中秉烛、风烛残年、风姿绰约。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风”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 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

白话版《说文解字》:风,八方的风。东方的风叫“明庶风”,东南的风叫“清明风”,南方的风叫“景风”,西南的风叫“凉风”,西方的叫“闾阖风”,西北的 风 叫“不周风”,北方的叫“广漠风”,东北的叫“融风”。风动虫生。所以说虫生八日而化。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凡”作声旁。所有与风相关的字,都采 用“风” 作边旁。

词语解释:

1、风力 [ fēng lì ]

释义:风的强弱程度。常用风级表示。自0—12共分13个等级。等级越大,风力越强,风速越大。

2、风沙 [ fēng shā ]

释义:风和被风卷起的沙土。

3、风水 [ fēng shuǐ ]

释义: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4、暖风 [ nuǎn fēng ]

释义: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舒霍顿群岛东季风期间持续8天的一种干热焚风。

5、风景 [ fēng jǐng ]

释义: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你了解的有哪些呢?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 呕欠涛"。

13、古玩器物: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14、饮食厨艺:茶;茶道;酒文化、八大菜系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等。

15、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

                                 

篆刻的来历

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这个时候,印是作为信用的凭证,可以防伪,所以称印信。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却有一定的读音。在出土中,年代最早的印章有“亚”字印等,便是殷商时代的文物。

中国特有的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镌刻。因古代印章多以篆书入印而得名。篆刻二字,最初见于杨雄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是也。”篆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广义的篆刻则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种,但却是艺术家将学术,素养化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起源: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篆刻,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虽说是记号,确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种类

周玺印

周玺印

秦朝以前,不论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有铜有玉。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

秦汉官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

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

唐宋以来的官私印

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秦汉印印文多用谬篆,刻白文。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宋代官印接近唐代。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当时并且以能看到朱红印泥印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是长方形,叫做“关防”。

流派

徽派

篆刻徽派从何震开始,后有以下几位:巴慰祖(1774~1793) 字穆青,又号垢道人。胡唐(生于1759年) 又名长庚,字子西。董洵(生于1740年) 字企泉,号小池。苏宣,字尔宣,号泗水。汪关,字尹子。程朴,字元素。朱简,字修能,号畸臣。以上都是远追秦汉,自出新意的高手。徽派的印章特点加强了对秦汉印长处的吸取,篆法简洁,章法平正。刀法多采用冲刀,线条凝练。

浙派

浙派名家最著名的为:胡震(1814~1860) 字不恐,号鼻山,师事丁敬奚冈(1746~1803):字铁生,工山水浙派的特点,用刀多采切刀法,线条粗犷,运刀任意不羁。给人老辣痛快的感觉。

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有以下八位:丁敬(1695~1765):字敬身,精隶书黄易(1744~1802):字小松,善画并工隶书奚冈(1746~1803):字铁生,工山水陈豫钟(1762~1822):字俊仪,工画兰竹,善制小印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善古隶钱松(1818~1860):字叔盖,曾摹刻古印两千余方赵之琛(1781~1852):字献甫,善画花卉

晚清名家

晚清名家有以下多位:赵之谦(1829~1884):号益甫。曾苦工汉印、瓦当吴昌硕(1849~1908):字仓石,为近代罕见之书画印全精大师。是上海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治印初学皖派,后力宗周秦印玺。印风平正中见流动。

当代名家

篆刻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是中国20世纪着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着名艺术家。 王 贤(1896-1989):江苏海门人。受业于艺术大师吴昌硕,深得吴派艺术之精华,成为吴派的杰出传人。 邓散木(1898--1963):生于上海,在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誉。 梁少鹰(1966- ):浙江新昌人,是当代书法界的新秀。他的篆刻追求的是浑朴雄强之气象。用刀爽利痛快,极少雕琢修饰,所用字法在篆、隶、楷之间,尤其是阴文印章,皆采用满白文,无风挟雨,洋洋洒洒,展示出苍茫深厚的特色。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 王镛篆刻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王镛先生作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现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作品曾参加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参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曾受聘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中青展评委;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篆刻展评委;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楹联展评委。曾在湖南湘潭、福州、日本冲绳市举办个人书法展。2006年1月在福州画院举办敬乡展。出版有《石开印存》、《石开书法集》、《当代篆刻名家精品·石开卷》等个人专集。 陈沫吾,男,祖籍重庆市开县,本名陈琼,字无忌,号九灯,雨公,自谓醉墨轩、风雨楼、愚鲁角、煮 陈沫吾篆刻墨馆、大墨观、宣仁坊主人,人称陈煮墨、煮墨翁、九灯一禅,大学文化,1964年农历7月出生。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蜀山印社社长,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学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原副秘书长,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益州书画院画师,雅纸中国画院画师。其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中。其印颇长于在文字形体的经营,入古出新,不以技法精湛胜人,而是自然天趣胜人,构图错落有势,平中寓奇,老辣苍茫,憨态天真。其作品属于写意型,他善于处理边栏残破、并笔粘连,印风蓬头丐面、粗犷雄畅,气势豪迈夺目,于拙朴中见灵韵。虚实对比变化大,但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着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 《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等,发表各类文章、诗歌数十篇(首),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有综合性图书陈沫吾,即《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沫吾》(陈若文编)。 刘雅楼,男,四川成都人,1949年生,当代书法篆刻家。字寿禅,号南野居士、天僧、野道人。斋号壮牛堂、蔬香轩、野墨斋等。12岁自学书法篆刻,曾拜四川着名草书家许肇鼎,着名书法篆刻家苏园先生为师,悉心聆教。尝喜鸡毫作书,天真烂漫,得心应手,大气磅礴。治印速度极快,中切并举,往往数分钟即能刻就,古朴老辣,自然天趣;边款行中带草,颇受行家前辈赞许。 崔志强,字苍岩,一九五三年八月生。号水墨樵夫、梦华堂主、受戒胡子、二百芙蓉斋等。研习书法篆刻艺术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及国际交流展。并多次参加代表中国书法界最高水平的书法篆刻作品展赴海外展览,并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及欧洲参加学术交流,作品也被许多国内外博物馆和被公私收藏。其书法先从汉隶入手、继而改工篆书、行书和草书。书法风格雄强姿肆、粗犷豪放,线条变化丰富,极具感染力。篆刻初宗秦汉、后学明清流派,对吴让之、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学习用功颇深,食古而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刀法和艺术风格。崔志强作品被收录出版的有:《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崔志强》,《当代着名篆刻家十人字典》、《北京七人印集》等和各种名人录、书法篆刻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审委员、全国篆刻展评审委员、北京印社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 曾默躬,男,书画篆刻艺术家,又称墨公、默居士,四川成都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1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通诗文、会书法、精篆刻、善绘画、懂医术、高鉴赏。据传,着有医论医案数十卷,书画作品大多散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尚有近四百方印分三卷遗留存世。艺术界有张正恒撰文《印艺臻化境,涵盖古与今--介绍曾默躬老师的印艺》、邓代昆撰文《匠大不斫 自然为归--艺林巨子曾默躬印 曾默躬篆刻艺》、陈沫吾撰文《朴拙高古,一代宗师 --曾默躬先生的篆刻艺术印象》等。关于曾默躬的篆刻艺术成就,当年齐白石在题《门人罗祥止印谱》中就有过评语:“今之刻印者,惟有曾默躬删除古人一切习气而自立……成都曾默躬为余神交友。”这里的所谓“删除古人一切习气”,是指摒弃传统印章中那些毫无生气的陈旧作风,而非拒绝对优秀传统的汲取。齐白石并不认识曾默躬,曾氏不守成法的篆刻创新,正暗合齐白石的艺术理念与兴趣,所以他说“为余神交友。” 印农,本名赵远强,字印农、印浓,别号大雨,祖籍山东,1964年生于北京。书法篆刻家,印石鉴定专家,寄居设计调整专家、风水掌纹学专家、古文化专家、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理事创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委会特聘书法篆刻教授、北京艺术博物馆特聘发展顾问研究员、国内数家大型企业风水顾问,世界最大印章“天下第一玺”首创人、组合印独创人。印农幼承家学,其书法篆刻作品多为社会名流及博物馆珍藏。除精工书画治印外,还长期从事环境景观与家居设计的策划研究工作,并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玄奥深邃的传统理论化繁存精地深入于现实生活中而得以应用。印农提出了和谐家居的新理念,倡导人文家居的合理性与共溶性。同时,印农还提出了和谐家居的五大组成要素,即“绿色的环境,环保的建材,健康的装修,时尚有度的装饰,和谐合理的家居布排”.还从事传统风水理论研究及住宅企业风水布局,曾先后受邀为内地和海外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勘查或风水布局。1990年,拜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上明下旸大法师为师,并先后得到真禅大法师、昌明大法师等多位名师指点,受印度密宗大师巴沽拉仁波切亲赐法名“愿望金刚”. 自1992年出版篆刻专辑《赵远强组合篆刻》又名《佛说阿弥陀经组合印》,至今已有多部专着出版,并为国家图书馆收藏。先后着有《中国印》(原名《中国玺印发展史上下部》)、《篆刻基础》、《篆刻初步十八讲》、《篆刻学讲义》等专业着作。 陈明德,字千石,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书法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书院客座艺术家,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

好了,硬笔楷书风水轮流转怎么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流正楷字怎么写、硬笔楷书风水轮流转怎么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