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八卦高人(阴阳五行八卦高人有哪些)

风水2023-11-21129

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zhǐ)、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占卜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戌、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酋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这样以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这就是所谓的占卜。 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表示阴阳交合,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无论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工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对时间医学,易医学,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八卦发现过程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有记载,是伏羲氏在白龟甲壳上发现了卦爻。这一点不奇怪,在龟盖或其它甲壳动物有各种花纹图案。某种生物都与星体有牵连的,天宇的效应都蕴藏在定向的图线中,在浩瀚空间中所形成的宇宙图像均是非物质的能量射线所形成的,它将信息反应在一定的物质上和生物上。现在地球某处发现的异文异字不一定是本星体的古人所为,是空间形线所为,所以白龟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间形线图所为而被伏羲发现,并进行研究,形成中国的易学。中国的某些易学研究者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后,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变化的生物,所以将蜴引向易,即八卦的变化,以此来影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宇宙空间和时间在不停地动变,八卦就是宇宙动变的缩影。宇宙虽然是无规则地动变,但所形成的万事万物是有规律动变。这种解释让人费解,但确实是这样。从整个宇宙动变走向看是无规则而顺其自然的,但空间和时间的动变是有规律的。比方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尽春生,春尽夏出,夏尽秋现。这样给生物带来生息规律,春种秋收不断地循环。同时地球自转也形成了昼夜规律。动变规律往往有规则、有程序、有储存、有显示地隐藏在形线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线之一。一阴一阳爻所组成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这些形线隐没着万事万物的动变规律,其线段隐藏着信息动变。地球上的计算机就是利用八卦来储存各种信息的,所以有人说八卦是宇宙光盘,是十分确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几人所有,也不是那个星体的。中国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发现了爻变,但爻变的规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准。隐藏事物不能在静中求,要动中求静,观其动向才能掌握规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观察人的动静,这是静象也是动象。八卦的运算过程一定要多注意动,看它的爻变,观察爻变的动静。中国的易学家从古至今像流水一样地承传,都是以物象来说明人事的动变,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有索取空间非物象信息的本能,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八卦。

八卦是人在万事万物中求生存的所运用的,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灾难、没有痛苦、没有战乱……。宇宙的动变一涉及到人,生物的生存过程就有了实际意义。所以人在宇宙中是唱主角的,就有了阴阳,也就有了八卦。阴阳是对宇宙的分类,阳者为物质能量,阴者为非物质能量。如果以人的标准来讲,人见到的物质为阳,人看不见得非物质为阴。现在地球人类提出的阴性物质是不对的,应当是阴性非物质。八卦来源于宇宙,必然带有阴阳双重性,所以研究八卦研究阴阳两种规律,用阴阳之法来把握事物的发展情节和方向。人的大脑和八卦结合可以网络各种信息,如果易者没有把爻线信息与思维意思相结合,那就得不到爻动信息,自然所测的卦就不准。在易者经常接触和运作爻线时,可以得到爻线的能量,比修练取得的能还快。有许多的易者没有发现这一现象,运作准确了以为是自己的本领,其实是爻线作用到你的思维意识中。文王姬昌为什么说是演八卦呢?演是演变,变是动象。文王用数学的自然数平方形式演算八卦1^2、2^2、3^2、4^2、5^2、6^2、7^2、8^2,是以82数改八卦为六十四卦的。应该以2为基数,2是阴爻和阳爻2^1、2^2、2^3、2^4、2^5、2^6、2^7…..2^n。当卦为64卦时,爻的组合数便为6;当卦为256卦时,爻的组合数为8。8的自然形线数要比6的形线数多两条,自然8爻挂要比6爻卦所获形线能和能息波要多要强。如果组成卦的爻数越多表示卦含的信息就越多,事物动变越详尽,同时形线能息就越强,卦的准确性就越高。当爻为12时,就有4096卦,这时卦可一目了然。由此看来,八卦的动变是以2 为底数,自然数为指数的21、22、23、24、25、26、27…..2n,又以自然数为底数2为指数的12、22、32、42、52、62、72、82……。两个动变数列中产生宇宙动变空间情况。 易来源于宇宙空间,应当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息能性、数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综合科学。如果你不从这几方面去研究,你将走向偏轨。哲学必须带有宇宙观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宇宙生命动变。 从2^2—3^2是卦爻的一个动变,在两爻组成时是4卦。当变为3爻时为8卦,但人类的应变是满足不了宇宙的动变的。文王抛掉了2^4、2^5的卦爻成为6爻组成的64卦。他将64卦起了不同的名字,名字的含义就是卦意。如果文王在演变时抛掉了2^7、2^8进入到2^9时,卦数为512卦,这时的卦所显示的动变更加接近事物,也就是说卦爻越多卦就越准。在有一个高智能生命的星体上也由八卦,但是立体八卦,它是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所演变成64卦,基本与文王卦相似。立体八卦是以面角棱组成的,它的数字应当是以自然数为基数,其指数是3 ,即是43组成的64卦,这便是立体64卦。这64卦才是真正的立体64卦。立体64卦的动变更为复杂,那个星体的立体卦是8卦的一种形式的演变,真正的立体卦的一个卦就是一个立体形式。这是很难演算的,卦辞 长期以来,有关八卦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此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我们来说,尽管有历史长河的阻隔,我们仍希冀能够从历史传说中的点滴线索来寻找那奥秘的源泉。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值得研究的。 传说,此图乃女娲娘娘传于伏羲,而女娲和伏羲有是兄妹的关系,黄帝乃伏羲的亲生儿子。很明显,伏羲至黄帝的这段时期有着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和重大发明创造,似乎人类的文明就从这里开始,是绝对的知识爆炸期,而在这个期间,八卦是最大的迷团。我们首先会质疑,这种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究竟有着什么深刻的历史原因呢?显然无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即使是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也很难出现集多种如此重大发明创造与一人的情况,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的加速度是必然的,而在远古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八卦”这样神秘深奥的至高哲学理念,必须是要经过难以想象的时间长河才有可能总结而成,绝对不可能在那个年代里就总结出来的,那么这张图的背后很可能就是一个开启宇宙之门的关键所在。 在伏羲的年代,是原始大同的年代,为了抵御自然界中的各种敌人,人类必须结合为一个群体才能够生存下去,而当时人们还主要是以狩猎为主,群体活动的方式,白天出去寻觅猎物和食物,夜晚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栖息,在晚上也是好多自然敌人活动的时间,为了提前发现敌人的靠近,当然必须有人来站岗放哨,这些人因为白天仍然要跟随群体共同活动,所以,为了保存体力,也为了能够尽早发现自然敌害的靠近,就习惯的采用闭目养神的简单方式,这就是气功的鼻祖。我们现代的气功,包括周天也好其他门派也好,都是在很久以后才逐步形成的,远古时代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修炼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有说法说伏羲是气功的鼻祖的原因,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 伏羲应该说是气功界的集大成者。 那么伏羲为什么要画这张八卦呢?这张八卦的根据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伏羲是怎样得到的这张神秘图案呢?毫无疑问,在他有生之年,恐怕是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能力来完成如此深奥的哲学探究的。 那么绝对有可能是受到了什么人的传授或者启发。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先进的,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即使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演变,也还依然能够从这个字的结构中推断出一段相关的历史或者故事,而女娲的‘娲’字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很明显,是一个女人传授过什么东西给别人。 可是如果女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话,那么,在原始大同社会里,她早就取代了伏羲来画八卦,演五行了,有着如此知识的人也必然早就成为了部落的首领,恐怕我们也就不知道有伏羲这个人了,可是现实多是有关伏羲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却不见有女娲的有关传说,她只存在于神话中。 伏羲在长期的静坐中,逐渐发现了月亮的变化和人体经脉运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凭借这个机缘,他参悟了气功的至高境界,他见到了一个女人,就是这个女人向他展示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哲学大道。也就是为了把这种至高的哲学大道表达出来,他就仿照所见到的一切作出此图,切为此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第一代文字(请参看。。八卦秘密完全破解之-----九天神话,和中国最早文字两篇文章)。而对月亮的长期观察使他创造出中国最早的历法---阴历,而这一切他都归功于月亮之神----------女娲,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传说中,我们的大年初一总是和女娲还有月亮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春节应该就是女娲的生日。 伏羲根据女娲所传授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容易从木生火的道理中用最简单的方式成功地‘钻木取火’,又对五行不断研究,简单地把五色和五味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又和人以及所有的一切植物相联系,有目的的品尝百草,又运用简单的五行生克的原理来分析人的面部颜色,针对性的把草药用于治疗。在当时蒙昧的年代,有着治病救人的神奇本领的他自然会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有着相对较为先进的征服自然的本领,他的部落自然日渐强大。由于他的发明的阶段性和部落强大的阶段性,又由于当时的语言和通信尚不发达,而且当时是没有固定姓氏和名字,那么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名字也就成为必然了,这也是他的部落逐渐强大的真实写照所以,燧人氏、伏羲、神农氏很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传说中又有黄帝是伏羲之亲子的说法呢?包括《黄帝内经》也有人认为黄帝就是皇帝(真?),而且好多传说中都有伏羲和皇帝,但却对女娲和黄帝的关系只字不提。这一点也看的出,现实中根本从没有过女娲其人,而伏羲和皇帝几乎可以说都是确有其人的,只不过被神化了而已。 而这个皇帝的‘皇’字,和女娲的‘娲’字一样,有一定值得研究的地方,众所周知,女娲又名娲皇氏,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的时代,很少有姓氏,即使有恐怕也大多是和母亲相联系,而‘皇’这个字恰恰也是和月字有关系的,那么这个月字是不是和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古代传说联系的太多了?几乎八卦,女娲,阴历都是和她相关联的。起码我们很容易知道,皇帝这个词绝对不是秦始皇所创造的,是早就有的名词。 而月亮之神------女娲,在当时是上天至高的神,而皇帝又是伏羲和女娲的亲儿子,皇帝也当然就是天的儿子了,所以皇帝就是天子。这里可以看的出带有男尊女卑色彩的周文王的周易有点站不住脚了,女人为天,天大于地,阴为天,女人为大,几乎可以说是女人比男人尊贵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没有人用皇帝这个词来做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专指一个人,只有女娲的亲子才叫这个名字,其他人是绝对不会用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月亮之神----女娲的儿子。可惜的是,秦始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造成了一个文化断层,这些有关的历史和文献都付之一炬了。

八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阴阳生五行与八卦,五行与八卦又分阴阳。

五行之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中央之土为阳,四方之土为阴。木为阳中之阴,火为阳中之阳。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春秋之土为阳,复冬之土为阴。

乾、震、坎、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乾坤为阴阳之老,震巽为阴阳之长,坎离为阴阳之屮,艮兑为阴阳之少。

五行与八卦既可以分别成章,又可以相互融合、转化:乾兑为金,震巽为木,艮坤为土,坎离为水火。五行、八卦闪阴阳而万法归一,阴阳因五行、八卦而成万物之象。

什么是五行,什么又是八卦呢?请高人指点一二!!!

参考这里,有图

;url=http%3A//www%2E9think%2Ecom/bbs/showthread%2Ephp%3Ft%3D240%26pp%3D0b=15a=0user=baidu

内容提要只要画一条表示阴阳度大小的数轴,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10 。规定五行中土的阴阳度为0,河图数零点的阴阳度为-5,洛书数零点的阴阳度为-10,就可以把五行方位说、河图、洛书、八卦纳入一个逻辑系统。把二维的五个五行方位都分别分出里外“有合”的两个方位,便可画出三维的河图;根椐河图三维方向的相互作用,便可画出八卦卦象;《说卦》记录了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六种规律,其中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逆数,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为顺数。

关键词: 阴阳度、太虚、洛书变换式、先天八卦变换式

五行、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即可独立成学,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先民通过这几个逻辑结构,形象地记录了《周易》中的用二维与三维(《易》学语言应为二营与三营)观念划分天地万物时的标准,以及用这个标准划分出的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规律。但是,千古以来,这几个概念却都被神化了,很少有学者能领悟到这个标准,并进一步领悟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掌握这几个概念的真正的基本含义。

下面,我简要论证一下这个标准,以及这些逻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试图把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成五类子对象,并进一步研究这五类子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就进入了古老的五行学说,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别、划分这五类子对象呢?先民通过用金、木、土、水、火这五种常见物质的聚散程度的不同,形象地提示我们,要根据这五类子对象某一共同性质的大小、多少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划分这五类子对象。而河图、洛书则以数字的形式,更直接地向我们揭示:在《易》学中,要根椐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对象的阴阳度的不同这一标准,为这些对象分类,如图1(以绝对大小观念的∞为10个单位)

在图1中,-10至10表示研究对象阴阳度的大小,正数为阳,负数为阴,这个数轴实际上应是一个封闭的曲轴,±10为一点,是相通的,在这里为作图方便,才将其画为直轴。一至十表示河图黑白点的多少,一′至九′表示洛书黑白点的多少。数轴表示总对象,五行、河图数、洛书数、八卦表示子对象,其阴阳度的大小与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阴阳度的大小相同。

下面,以土为例,先介绍一下我对阴阳度的大小的太极、太虚、太一的三种理解、表达方式。

太极方式:太,意为多、丰,太极即极太,极多、极丰(《序卦》丰大也,即是明证)。土是由阴阳度的大小表现为数轴上的-2与2之间的各点所表示的大小的所有研究对象组成的,大于0的为阳土,小于0的为阴土。用线段-2—2表示。

太虚方式:太极的平均大小为太虚,所以太虚的大小就是表示太极的线段的中点所表示的大小。用0表示土的太虚方式。

太一方式:如果某一研究对象的大小在-2与2之间不断循环往复地变化,那么,这个对象就是土的太一表现方式,用-2. 2表示。

太极与太虚是有无关系,有中含无,无中生有。太一是运动着的太虚,与太极、太虚之间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为节省篇幅,本文应用的是太虚表达方式,希望读者能进一步用太极、太一的思想解读本文,这样,不仅能使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更新、更深入的理解,对领悟整个易学也大有益处。

五行方位说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五行方位说中,木、火、土、金、水分别表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如图2。图2是五行的仰观天文图,上南下北、左西右东,数字表示这五个方位的太虚大小。五行方位为二维空间方位。

使这五个方位分别无重复地与两个河图数相对应,并且使这五个方位的阴阳度的大小等于所对应的两个河图数的阴阳度的大小之和,《系辞.上》把这种关系称为“有合”。

显然,一.-3与六.7“有合”而为北水.4(-3+7=4),二.-1与七.9“有合”而为南火.8(-1+9=8),三.1与八.-9“有合”而为西金.-8(1-9=-8),四.3与九.-7“有合”而为东木.-4(3-7=-4),五.5与十.-5“有合”而为中土.0(5-5=0)。通过这种“有合”变换,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又分别分出里、外两个方位,令一至五表示里方位,六至十表示外方位,这样,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就变换成了河图数所表示的里北.一.-3、外北.六.7、里南.二.-1、外南.七.9、里西.三.1、外西.八.-9、里东.四.3、外东.九.-7、里中.五.5、外中.十.-5这十个方位,如图3(1)。

按河图数的多少画点,奇数画白点,偶数画黑点,我们便可由图3(1)画出河图,如图3(2)。河图方位为三维空间方位,可以看出,以往对河图的五行方位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好把东方木与西方金给解释反了。河图也是一个仰观天文图,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天)背外(地)。

把河图的里外、南北、东西三个三维方向维分别分出阴阳,便可画出三爻的八卦卦形来,分别阴阳的标准就是《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中的“天”与“地”。“天地之数”就是河图数,奇数为“天”,偶数为“地”。令奇数“天”为阳(用一表示),偶数“地”为阴(用--表示),根椐图3(1),以里外维的“天”五为阳,“地”十为阴,画第一爻;以南北维的“天”一“天”七为阳“地”二“地”六为阴,画第二爻;以东西维的“天”三“天”九为阳,“地”四“地”八为阴,画第三爻,便可画出坤、艮、 坎 、巽、乾、兑、离、震八个卦形来,分别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八个方位,参看图4(上南下北、左西右东、绿里红外)。

那么,如何求得这八卦的阴阳度呢?

从图3(1)中可以看出,一与二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2的里南北方向维,六与七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8的外南北方向维,三与四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2的里东西方向维,八与九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8的外东西方向维。《系辞传》把这种关系称为“相得”,“得”即德,相亲相邻之意。

如果我们把图3(1)中的五与十也理解成通过“相得”作用而产生的方向维,那么,七′.4与八′.6“相得”为五.5,二′.-6与三′.-4“相得”为十.-5。使图3(1)中的一.-3、二.-1分别与相得为五.5的七′.4、八′.6重合,六.7、七.9分别与“相得”为十.-5的二′.-6、三′.-4重合,图3(1)就变成了图5的形式。这样,我们便可以求得外西北坤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7+(-9)=(-8)〕为(-8)相当于洛书数一′的阴阳度;外东北艮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7+(-7)=(-6)〕为-6,相当于洛书数二′的阴阳度;外西南坎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9+(-9)=(-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三′的阴阳度;外东南巽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9+(-7)=(-2)〕为-2,相当于洛书数四′的阴阳度;里西北乾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3)+1=2〕为2,相当于洛书数六′的阴阳度;里东北兑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3)+3=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七′的阴阳度;里西南离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1)+1=6〕为6,相当于洛书数八′的阴阳度;里东南震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1)+3=8〕为8,相不于洛书数九′的阴阳度,参看图4。洛书数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与八卦一样,都是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这八个方位。八卦重点揭示的是组成这八个方位的三个方向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洛书数重点揭示的是通过这种作用而产生的这八个方位的阴阳度大小。在《周易》中,这八个方位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并且在其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使这八个方位由仰观天文的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6所示的俯察地理的二维空间的八个平面方位,其运动转化的规律主要记录在《说卦传》中。

假设有一质点不断地在图4所示的八卦(八个洛书数)之间运动,运动到哪一卦,这个质点的阴阳度就等于哪一卦的阴阳度。为便于观察,我们现在俯视图4,首先,我们假设这一质点自艮.二′开始,向上作逆时针里旋运动。自外东北艮.二′经过里东北兑.七′、里西北乾.六′、外西北坤.一′、向上旋至外东南巽.四′的位置,然后,这个质点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在这里,五′的方位在中方,作用效果是越过两卦也就是两个方位的位置),越过外东南巽.四′、里东南震.九′的位置,继续顺时针上旋,经里西南离.八′、外西南坎.三′、外东南巽.四′,最后旋至里东南震.九′的位置,从而完成这一质点在这八卦之间的旋转运动。令这一质点做上述旋转运动的轨迹及其阴阳度变化的顺序相当于我们俯察地理时一质点自西南方位开始沿图6所示的八个方位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轨迹及其阴阳度变化的顺序,图四所示的八卦就由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7(1)所示的二维空间的八个平面方位。

按照洛书数的多少画点,奇数画白点,偶数画黑点,我们便可由图7(1)画出洛书图7(2)。我们可以把这种通过想象一质点旋转而使表示三维空间的八卦变换成二维空间的八卦的过程称为洛书变换式。根椐《说卦传》所下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定义,对于方位观察者来说,在图6中逆时针旋转代表“数往者”——过去之事(方位),可称为洛书顺变换式;顺时针旋转代表“知来者”——未来之事(方位),可称为洛书逆变换式。上述使我们最后画出洛书图7(2)的旋转变换就是洛书逆变换式。

假如原来那个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天)背外(地)观察河图方位的方位观察者现在头地脚天左南右北面东背西地倒立起来,观察外西北坤.一′、外东北艮.二′、外西南坎.三′、外东南巽.四′、里西北乾.六′、里东北兑.七′、里西南离.八′、里东南震.九′这八个方位,并且这名方位观察者仍然按照目前自己的姿势自我规定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背外的方向,这名方位观察者将会以另一阴阳度标准画出另外一套八卦巽1、震1、坎1、离1、艮1、兑1、坤1、乾1,得出另外一套阴阳度标准的八个洛书数四1、九1、三1、八1、二1、七1、一1、六1与这八个方位一一对应,见图8(1)。当这名观察者以艮1.二1、兑1.七1、乾1.六1、坤1.一1、离1.八1、坎1.三1、巽1.四1、震1.九1为顺序,按上述洛书 逆变换式仿图7(1)画洛书方位图时〔见图8(2)〕,实际上也就是画出了与其一一对应的八卦乾、兑、震、离、巽、坎、坤、艮在这一洛书逆变换式中所形成的方位转化顺序 〔见图8(3)〕,也就是《说卦传》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段文字所隐含的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也就是说,上段文字记录的是洛书的变化顺序,其中四阳卦按照天、泽、雷、火的顺序旋转,然后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越过地、山两卦,四阴卦直接从风开始,按照风、水、地、山的顺序旋转。

在《周易》中,八卦的基本变换方式除上述洛书变换式外,还有一种先天八卦变换式,先天八卦变换式按照洛书数的大小为顺序,从小数向大数运动为先天八卦顺变换式,从大数向小 数运动为先天八卦逆变换式。图9为先天八卦图,质点自东北震.九′开始顺时针旋转,经离.八′、兑.七′、乾.六′,然后质点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五′为中方,作用效果为越过两卦),继续经巽.四′、坎.三′、艮.二′至坤.一′,洛书数自最大数九′逐渐减少到最小数一′,为逆数洛书数,也就是说卦传中“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两段文字所隐含的八卦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

从图4中可以领悟到,先天八卦逆变换式为一质点在图4中的八卦之间作�形运动形成的,质点自震开始,向西运动到离,再向下向东运动到兑,再向西运动到乾,本应再向外向东运动到艮,但由于洛书数五′的作用,越过艮与坤,直接运动到巽,再向西运动到坎,再向下向东运动到艮,最后向西运动到坤,从而完成这一质点在这八卦之间的运动,使这八卦由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9所示的二维空间的八个平面方位。我们可以按下列形式进一步推广先天八卦变换式的定义:质点在图4中八卦所代表的八个三维方位之间作�形运动,从而变换成图6所示的八个二维方位,为先天八卦顺变换式;反之,作�形运动为先天八卦逆变换式。

在图1中,坤、艮、坎、巽四卦的阴阳度都是负数,为阴卦;乾、兑、离、震四卦的阴阳度都是正数,为阳卦。在《周易》中,除了这种给八卦分阴阳的方式外,常用的还有一种乾坤六子的说法:坤、巽、离、兑四卦为阴卦,乾、震、坎、艮四卦为阳卦。所以《系辞下传》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阴卦偶……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为了使乾、震、坎、艮四卦为阳,坤、巽 、离、兑四卦为阴,就要使图4中的乾、兑、震、离四卦顺时针旋转90度,这也就是“八卦相错”(《说卦传》),图4就变成了图10的形式。四阳卦乾、震、坎、艮在平面ABGH上,平面ABGH上的卦为阳卦;四阴卦坤、巽、离、兑在平面CDEF上,平面CDEF的卦为阴卦。

令图10中八卦所表示的八个三维方位变换成图6所示的八个二维方位的逆变换式为:四个阳卦自乾开始经过坎、艮至震,进行洛书逆变换式,然后,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五′为中方,作用效果为使洛书逆变换式转化为先天八卦变换式),四个阴卦变换成自巽开始,经过离、坤至兑的先天八卦逆变换式,从而完成八卦所表示的八个三维方位到八个二维方位的变换,通过这种方式变换出的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为后天八卦顺序,见图11,也就是《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者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这段文字所说的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

令图10中八卦所表示的八个三维方位变换成图6所示的八个二维方位的顺变换式为:四个阴卦自坤开始经过兑、离至巽,进行洛书顺变换式,然后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四个阳卦变换成自乾开始,经过震、坎至艮的先天八卦顺变换式,从而完成八卦所表示的八个三维方位到八个二维方位的变换,见图12(规定震表示东方)。我们可以把通过这种方式变换出的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称为乾坤六子的顺序。所以,《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图10中的坤、兑、离、巽、乾、震、坎、艮分别与图4中的坤、乾、震、巽、离、兑、坎、艮一一对应,代表外西北、里西北、里东南、外东南、里西南、里东北、外西南、外东北这八个三维立体方位。所以,如果图4中的八卦也按上述变出乾坤六子顺序的变换式进行变换,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将如图13所示(规定震为东)。我们可以把这种顺序称为神也者顺序。所以《说卦传》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 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省略号代表乾坤)”,联系到洛书顺变换式,“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省略号代表乾坤)然后能变化,即成万物也。”

综上所述,五行、河图、洛书、八卦这几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根椐五行方位说便可画出河图,根椐河图便可画出八卦,求出洛书数。《说卦传》记录了六种八卦之间的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规律,其中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逆数,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为顺数。

本文中的有些规定似乎很随意,例如,画洛图时,以里为里中方位,十为外中方位,而求洛书数时却把五拆成七′、八′两部分,把十拆成二′、三′两部分,而别的河图数却不拆开;再例如,在后天八卦及乾坤六子的变换中,要把河图里面的四卦乾、兑、离、震四卦顺时针旋转90度,而在别的变换中却不用旋转。这些看似随意的规定,实际上都包含着另外的易学原理,这些方面的内容,我计划找机会另写文章讨论。在《周易》中,用二维的观点就可画出五行方位,用三维的观点就可出河图及三爻的八卦,用四维的观点考察世界时,就会画出《周易》六十四卦 ,这种“四营而成易”(《系辞上传》)方法,请参看拙作《筮法易数解》。

分享到: